
2025年7月19日,中国出版集团第二届大学生阅读分享活动优秀作品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大学生阅读征文获奖名单,计算机学院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宋伟哲同学荣获三等奖,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孔德媛同学荣获优秀奖。他们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现了大学生群体蓬勃的阅读之力和深邃的思想之美。
中国出版集团大学生阅读分享活动是集团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举措。2025年1月,第二届活动正式启动,历时半年,共收到来自952所高校学生的15484篇投稿,覆盖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活动组委会建立了严格的评审机制:依托知网平台构建智能审稿系统;组建由85位资深编辑、25位退休专家及11位权威学者和评论家构成的121人评审团,实施多轮匿名评审;通过原创承诺书签署和版权核查,杜绝AI生成及抄袭内容。经过层层遴选,最终评选出百篇彰显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的精品佳作。
我院首次有学子参与此项赛事,参赛学生凭借扎实的阅读积累和深刻的思想感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宋伟哲同学的作品《在<山林笔记>中触摸生命的温度》荣获“三等奖”,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孔德媛同学的作品《挣脱牢笼,飞向更远的山—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后感》荣获“优秀奖”。
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宋伟哲同学还在发布会现场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他谈到,“自己并非从小就热爱读书,高中时还曾把课本里夹着的小说藏进床底,觉得做题都来不及,没时间读 "闲书"。直到大一上学期,在与室友闹矛盾、社团面试碰壁的低落时期,他在图书馆翻到梁晓声的《人世间》,从周秉昆在生活褶皱里的坚守中获得慰藉,才真正开始把书当成朋友。他认为,手机里的 "快餐式阅读" 刷完就忘,而捧一本翻旧的书,像和老熟人聊天,字里行间有熟悉的温度。他分享了自己 "见缝插针" 的阅读方法:早八课前在食堂读十分钟汪曾祺的《吃食和文学》,实验报告写累了翻两页漫画书,在碎片时间里抓住文字的温度。他坚信,AI 能帮我们快速找到 "新书友",但和书交心的感觉无可替代 ——"读书最神奇的地方,是它让你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你纠结的迷茫,早有人在书里写过;你没机会经历的人生,能在文字里体验"。”
此次在第二届大学生阅读分享活动中取得的佳绩,不仅是获奖同学勤奋阅读、深入思考的成果,也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学院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积极成效,以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希望宋伟哲、孔德媛两位同学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未来的阅读与学习中再创佳绩。同时,号召全院同学以获奖学子为榜样,积极投身阅读活动,在书籍的滋养中提升自我,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供稿单位:计算机学院 撰稿人:王博 初审(一校):张占峰 复审(二校):马瑞 终审(三校):王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