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改革发展新举措——计算机学院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2025-08-22 11:11 点击数: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学校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部署新学期重点工作,为学校在AI时代的教育变革与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8月22日计算机学院召开会议,会议传达了穆华英董事长的重要报告精神,围绕招生就业、教学改革、管理机制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凝聚共识,为学校“生存突围”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直面时代挑战,剖析发展困境

会议开篇即点明学校发展面临的多重压力。穆华英董事长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人口减少、AI技术兴起、教育观念转变及高考改革等多重因素对学校招生与办学构成严峻挑战。报告深刻剖析了学校自身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办学特色不突出,与同类院校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顶层设计不足,战略蓝图不够清晰;三是治理与教学管理体系滞后,运行效率不高;四是就业与品牌宣传存在短板;五是内生动力薄弱,师生存在惰性心理,改革创新意识不足。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学校“生存突围”的现实压力。

.明确改革方向,聚焦特色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会议提出以“研判教育市场需求、专注特色办学、完善治理机制”为核心的解决路径。穆华英董事长强调,全校需树立“持续终身自主学习”“人工智能创新”“灵活就业”等五大能力导向,推动教育从知识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型,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维链构建,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在特色办学方面,学校持续“人文福祉”为核心,从“福祉教育”与“教育福祉”双维度落实。其中,“福祉教育”聚焦培养学生的福祉精神与技能,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教育福祉”则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将知识传授与人格培养、生命意义塑造相结合,通过“未来之门”活动改造、素养课程开放等举措,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设定阶段目标,规划实施路径

会议明确了学校中长短期发展目标:长期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人格个体,建设“基业长青的大学”;中期顺应AI时代需求,推进教育模式改革,打造社会认可、学生满意的应用型大学;短期则分“十五五”“十六五”两个阶段,分别实现“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和“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特色民办应用大学建设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推行混合式教学与项目化教学改革,2025年秋季起所有专业基础课采用混合式教学,利用AI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要求课下与课上学习时长比例不低于2:1;二是重塑教学体系,构建“专业基础课+项目化课+素养课”三大课程系列,每个专业需开设至少6门、共40学分的项目化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与模拟场景,强化职业训练。

.深化绩效改革,强化质量导向

会议公布了工资绩效改革方案,课程评级体系同步建立,按 A、B、C、D、E五级评定,以此推动“优课优酬”“多劳多得”。学校将启动全新质量评价体系,实时巡课并从教学设计、实施、产出三方面进行学期综合评估,打破按职称定课酬的传统

.部署学期工作,压实落实责任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孙慧明确了新学期具体任务:一是做好混合式教学准备,9月8日前完成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等材料,确保学习通平台资源与课程对应,课前发布任务、课中精讲互动、课后检测反思,学院将定期组织检查;二是推进项目化教学,各专业先由负责人牵头制定实施方案,组建课程团队,年内至少开出1门项目化课程;三是规范毕业论文工作,8月29日前完成上届收尾,9月启动新一届答辩组织,确保选题符合培养目标且不重复;四是关注转专业学生课程衔接,通过线上自学与考试结合的方式降低学习压力。


会议强调,全体教职工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严格落实各项要求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聚上下合力,通过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强化特色办学、优化管理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单位:计算机学院    撰稿人:杨雅雯

 

初审(一校):魏秀卓

复审(二校):马  

终审(三校):王春杰